水利部:坚持完善工程体系与科学调度 走顾大局、团结治水的经验之路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赵春晓)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治理,淮河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水利部正在组织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流域四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魏山忠总结六条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证。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淮河的治理工作。

二是坚持统一规划。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遵循。无论是淮河还是其他江河,可能是世界的一种惯例,河流的治理既有江河水资源干支流相互影响的自然属性,更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相关部门需求的社会属性,是综合性的,所以是一种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综合规划。无论是在世界还是中国七大江河,都是遵循这样一种科学的治水之道。中国的大江大河到目前基本都经历了三轮综合规划,50年代一次,淮河是第一条全面治理的河流,所以1950年中央就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90年代七大江河都做过一轮修订,本世纪2012年左右做过第二轮修订,因此,我们国家江河的综合规划一般是三轮,而淮河到目前先后编制了五轮综合规划,说明中央对淮河的综合规划更加重视,说明淮河难治、淮河复杂,说明国家更加重视。淮河这五轮规划都是在中央确定的“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导下,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流域与区域的系统治理,来确定流域治理工程的总体布局,为构建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体系奠定科学的基础,有力推动流域的治理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治淮的规划中更加注重人水和谐、生态保护、造福人民,特别是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治淮工作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专门印发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所以淮河治理规划不断向科学、不断向高质量的方向在发展。

三是坚持完善工程体系。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基础。淮河治理复杂,必须要有一定的工程基础,中央政府给予特别的重视,70年来,国务院先后12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这在其他江河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掀起了三次大规模治淮的高潮,持续稳定加大投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措施匹配、调度灵活的治理和保护工程体系,我们有工程,手上有“硬件”,来了洪水有工程可以运用,这些为保障流域水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前面我已经发布了,我们初步测算,70年治淮总投入近1万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接近5万亿元,投入产出比是1:5.2,这些工程建设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四是坚持依法科学调度。这是取得淮河防汛抗旱胜利的关键所在。70年来,我们的流域防灾减灾理念也在不断升华,可以说实现了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的转变。我们依法科学灵活调度水利工程,发挥这些工程“拦、蓄、泄、分、行、排”方面的作用。一次次战胜了淮河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夺取了一次次防汛斗争的胜利。特别是今年,今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我大致查了一下,可能和1950年淮河大水相当,1950年河南、安徽两省受灾人口1300多万人,我印象当时倒塌房屋接近八九十万间。今年面对这场洪水,我们没有一个人因为洪灾伤亡,效益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今年做到了行蓄洪区的及时运用,高水位依靠大堤能挡住,没有出现大的险情,当时王家坝分洪我在现场,开闸分洪之后,下游堤防的巡堤查汛,汪安南总规划师在现场,我们两人都在安徽待了8天,没有大的险情,也没有一个水库垮坝,主要堤防都没有出现重大险情,所以防汛抗洪工作真正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

五是坚持统筹保护与治理。这是建设幸福淮河的关键举措。目前淮河已经连续15年没有发生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南水北调东线受到北方包括北京的极大欢迎,因为水质好了,现在北京、天津主要都是靠南水北调中线在供水,所以未来东线可能也是可选之一,水质改善了,这对我们整个国家水资源的配置都会带来新的变化。近年来,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强化河湖监管,河湖生态显著改善,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明显上升。

六是坚持团结治水。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保障。淮河治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游是互为一体,左右岸是唇齿相依,兴利除害是相辅相成,我们修一个水库等水利工程,都是综合利用,既有防洪也有供水的效应,综合利用。70年以来,治淮始终坚持统一规划,上中下游、左右岸兼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平衡各方的利益,走出了一条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经验之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